新闻中心
BOB体育彩票(中国)app下载什么样的业务是赚钱的?
研究公司有很多好处,除了学习它的经营方式,如果未来看好,你还可以投资它,让它去给你不断地赚钱,这比自己不断吭哧吭哧埋头苦干有趣多了。
恰好这段时间在休假,顺手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绪,从一个行业参与者的角度,去给大家分析一下中国的互联网公司。
从业多年,我有四个很深刻的感悟,在分析公司之前先给大伙啰嗦几句,同时你也可以带着我的这些感悟看下去,也许对你有所有帮助:
上面都是结论,后面有时间再展开解释一下,所谓感悟都是指亲身经历、真金白银的经验,个人主观色彩很浓厚,但我已经很克制全面地概括了。
想知道阿里的业务细节,一定要去翻财报看营收,我们不难发现目前阿里的业务主要分为4大类:86%的零售与批发+8%的云计算+5%媒体娱乐+1%创新业务;
第一个是起家的业务,零售与批发又分75%的境内业务和25%的境外业务,理论上是用同一套方法去打两个不同的市场
第二业务是云计算的业务,虽然目前营收占比较低,甚至亏本吆喝,但胜在增速够快,补贴抢市场,一度把其他竞品怼得面目全非。
总得来看,阿里这个财年的总收入726亿,净利润200亿,净利润率29.317%,其中收入的65%是由用户管理费和佣金组成,同比还增长了19%。
从这里可以看出,零售与批发业务本身很吃用户数量和消费频次,按我在投研里看到的数据,天猫淘宝移动端月活跃用户数为8.46亿,合计一年月活跃用户数为101.52亿,但是年度活跃消费者数只有7.26亿,占比7.1%。
所以提升存量用户的消费频次和消费激活是首当其冲的事,去额外获取增量用户已经是不太现实了,微信更是穷尽一切手段去封堵。
但获取境外的增量用户却是另一条出路,毕竟外面的基数更大,下面的wholesale和retail业务,也就是国际批发和零售类的业务,虽然营收占比现在还只是个位数,但肉眼可见的增速强劲。
电子商务这一块,一方面看平台,一方面看产品,好的产品搭配高效的平台就是无敌的化身,到目前为止,阿里企业的本质就是在兜售各种中国制造价廉物美的商品,产品好是事实,就看平台的造化,隔壁家龙头亚马逊的126倍pe,1.65万亿市值,现在阿里31倍pe,8千亿市值。
其中第1这个,会遇到和京东、拼多多的市场份额的争夺战,以阿里的资金实力和商誉,一年61亿美元的研发费用,至少在目前已经占优的领域干翻对手不成问题。
腾讯的营收也是分为四大部分:56%的增值服务+26%的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15%的网络广告+1%的其他收入;
增值业务分为:58%网络游戏和42%的社交网络两部分,其中网络游戏的收入担当就是人物皮肤,俗称“外观道具”类的购买,这些只有游戏服务器还在,大家就继续用下去,玩下去。
腾讯的财报中有个数据特别重要,叫做递延收入,这是增值服务的特征数据项,当中包含游戏玩家、视频付费用户、QQ会员之类的一些已经充值但未消费的部分,有点类似保险公司财报里的剩余保单价值摊销的意思。(财报里会以合同负债显示)
腾讯的递延收入内容都是一些虚拟产品和游戏道具,它们都会在使用年限里进行摊销,对于不断推陈出新的游戏,不断充值的道具来说,尚未摊销的利润属于确定性高但未纳入利润计算中,这也被市场上戏称为腾讯在隐藏利润。
就如财报里面叙述的那样,网络游戏收入的增长,反映在国内外智能手机游戏的收入增长,尽管PC端的游戏收入在减少,半年BOB体育彩票总体还是增长40%。
社交网络的收入主要体现在数字内容的订阅和会员费,例如QQ会员、腾讯音乐、腾讯视频和文学等。
增值业务的本质,其实是为内容付费,无论是游戏还是社交网络,用户都是在为了获取更优质的内容在付费,腾讯有着近似无限国内的顶级流量,内容的实力只要能稳定在一线水平,增值业务的营收就能趋向稳定。
因为流量都在自己手中,后期主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多的拓品类、深挖内容本身,这样才能拉升付费意愿和付费频次。
目前增值业务的成本占比是四个业务里面最低的,只有46%,紧跟其后的是网络广告业务成本占比为49%,金融科技成本占比为71%
对于金融科技业务来说,大概分为商业支付和理财平台业务,前者收入主要看的是日均交易量和单笔交易金额,称之为支付业务;后者收入主要看的是资产保有量和活跃客户数,称之为非支付业务。
一般来说,金融科技业务对于所有非持牌机构来说,包括BAT等各种巨头,它们的业务模式都是靠“走量”的,因为不持牌你无法发售产品,也不允许建立资金池,大家都是靠代销和提供数据辅助持牌机构完成风控环节。
既然大家都是走量的,那么就看谁的利润更高,交易频次更高,支付业务的交易频次高,但是利润薄,但非支付业务(理财、贷款和保险)利润高,频次相对来说比支付业务低。
根据央行支付体系的数据,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增速已经大大下降,进入了平稳期,所以下半场金融科技业务的发力点,就在于非支付业务了。因为腾讯的年报并没有详细披露过相关数据,也许在蚂蚁金服上市后,腾讯会选择披露更多,所以下面的费率披露基本是据可靠渠道了解到的非官方数据:
补充一个:金融业务里面,收入=AUM X 货币化率,货币化率可以理解为“这么大的流水里多少能转化为收入”这个概念,这个率当然越高越好。
这个时候,我们来看:支付业务的分为社交支付和商业支付,社交支付主要是发红包、收红包,这些没有任何费用,只有提现的时候会收取,官方费率是0.1%,但是提现的比例占总体来说很低,所以可以忽略不计。
而商业支付指的是第三方支付机构与B端商户的合作方式,分两种:直连和代理,线上商户大部部分会用直连模式,一般费率会是0.6%,游戏和直播这些可能会到1.0%。
代理模式的主要是通过服务商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结算(例如“收钱吧”),它们的结算费率大约为0.2%
理财类一般以基金代销为主,一般货币化率会去到0.3%,在贷款方面,互联网公司主要做消费类的信贷,为银行做助贷,利息分账往往在1-2%。
可见,金融科技的潜力在于把资金保有量迅速做大,这个过程当中腾讯只要增加一些人员和扩容服务器,后面就没有任何大的投入了。
为此,我再补充一个数据:微信支付的GMV根据第三方网上支付披露的数据,目前规模在100万亿元左右,而商业支付占比超过一半。
早在2019年6月的时候腾讯理财通的AUM就突破8000亿元了,要知道只看蚂蚁旗下的余额宝,在最高的时候就已经超过2万亿了。
网络广告分为82%的社交广告和18%的媒体广告,其中社交广告泛指朋友圈、公众号等社交产品的广告,媒体广告泛指腾讯视频等媒体中的广告露出。
本财年度网络广告同比增长13%,主要由于腾讯系的产品流量进一步上升,更得益于朋友圈推出的视频广告价格较高带动收入提升。
市场上流量越来越贵,同质化的产品越来越多,广告主更多的权重会放在效果广告中而非品牌广告,效果广告尤其强调ROI,这需要极度细分的用户群组和配套精准营销,腾讯的两大拳头产品微信和QQ有着全国最全的用户信息,要做好网络广告业务一点都不难,难的在于如何权衡好广告货币化与用户隐私的这个度,尤其是微信。
按照财报提及的数据,微信月活用户已达12.06亿,QQ月活6.47亿用户,这还想咋地。
1、认可腾讯内容业务的长期存在且能成为巨头的可能性,这里对应的是56%的增值服务;
2、认可腾讯金融科技业务将基于自身流量深挖的可能性,这里对应的是26%的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
3、认可腾讯社交产品能推出一个既权衡了用户隐私又兼顾商业化的广告策略可能性,这里对应的是15%的网络广告;
以上这两间公司就是我们中国互联网行业第一梯队的两家巨头,业务各有千秋,大家都具有不可复制的属性,一个代表着高利润,一个代表着高频。
另外还有一些公司很具有业务特色的:美团、蚂蚁和字节,可惜后面两个还没有财报提供分析支撑,后面有时间再写。
投资不需要预见未来,只需要寻找收益与风险的不对称。文章内容用来挖掘一些市场上定价错误的投资机会,并分享我个人浅薄的决策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