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债BOB体育彩票(中国)综合平台市跟踪 未来两周业绩不达标理财到期规模较大
的理财存量规模下修为29.3万亿元,理财子存量规模降至24.8万亿元,较12月31日下降近5500亿元至28.7万亿元,其中理财子规模下降近3600亿元左右至24.4万亿元。
1月理财新发产品以期限较长的封闭型为主。截至2023年1月31日,新发银行理财产品共2054只,已公布募集规模达2885.8亿元。从估算规模来看,2023年1月新发银行理财产品募集规模或在4943.6亿元,同比下降10%。相比2022年同期及2022年12月新发产品情况,2023年1月封闭式占新发产品的比例持续提高,而定开型和最小持有期产品占比下降。
理财结束连续十周的净卖出,转为净买入,主要买入信用债。2月第1周,银行理财结束了2022年11月14日以来连续十周净卖出的趋势。从结构上来看,利率债周度净成交量在春节前一周开始由负转正,其他(银行资本债等)券种则仍在卖出,并连续四周买入信用债,以1年以下的信用债品种为主。结合近期银行理财主推摊余型及混合估值产品来看,银行理财或在逐步实现新产品的配置。
从周度到期来看,年后定开产品开放规模有所抬升,2月6日当周开放规模将达8478亿元。其中7日定开产品存续规模达3919亿元,将周期性打开,预估2月13-19日的定开产品开放规模将达8666亿元,保持在8500亿元左右的高位。
2月理财赎回压力或主要来自业绩不达标定开产品的打开。截至2023年2月3日,未来三周,业绩不达标的定开型理财产品开放规模为1856亿元、1842亿元和1649亿元。也就是说,2月6-19日这两周业绩不达标理财的到期规模较大。
1月30日-2月3日,长端利率小幅下行,截至2月3日,10年国开活跃券(220220)收益率为3.055%,较节前的1月20日下行3bp。本周影响因素包括:资金面边际转松、A股阶段性回落、1月PMI高于预期以及商务部称外贸发展环境严峻等。
1月末资金有所收敛,跨月之后转松。春节后1月28日,央行净回笼逆回购4760亿元。而在后续的29-31日,为维持跨月期间资金市场平稳,央行分别净投放1280亿元、990亿元、1700亿元逆回购。
1月30日,非银机构回归,资金需求上行,叠加跨月,资金利率在1月31日达到高位,隔夜利率一度高于7天、14天等品种,形成倒挂,R001、R007及R014分别为2.43%、2.30%及2.36%。2月1日,资金面依旧略紧,银行体系净融出量仅恢复至3.26万亿元。2月2-3日随着银行体系融出逐渐放量(2月3日升至3.89万亿元水平),资金面缓和,R001、R007分别下行至1.38%、1.91%。
回顾当周各期限利率变化,银行间资金利率方面,周五DR007较节前的1月20日下行16bp,R007下行9bp,但与1月初相比,DR007略微升高;存单利率方面,3个月品种收益率较年前基本持平,1年期品种则上行5bp;国开债方面,3年、5年及10年期国开收益率均下行约3-4bp。
海外方面,2月2日,美联储加息幅度如期下调至25bp,标普500指数当日上涨1.47%,1年期及2年期美债收益率分别回落至4.64%及4.09%。2月3日,美国劳工部公布1月非农数据,新增就业人数51.7万人,远超预期值18.5万人;平均时薪同比增长4.4%,略高于预期4.3%。数据发布后,美股及美债市场有所下跌,标普500指数当日下跌1.04%,1年期和2年期美债分别回升至4.79%、4.30%的高位。
1月30日至2月3日,月末银行间质押式回购成交量维持低位,1月31日仅成交3.30万亿元,跨月后2月3日恢复至6.56万元;期间周度平均成交量为5.06万亿元,较春节前一周的4.90万亿元略微提升,隔夜占比周度平均值恢复至86.48%(节前为69.15%),2月2-3日的隔夜成交占比恢复至90%+。
从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市场各机构融入融出情况来看,跨月后银行体系资金融出水平的恢复情况略慢。2月1日银行体系整体融出量仅从2.9万亿元恢复至3.3万亿元,反弹力度不如12月初跨月(2.6万亿元恢复至3.3万亿元,增0.7万亿元)及1月初跨月(3万亿元恢复至4万亿元,增1万亿元)。2月2-3日,资金面逐渐转松,截至2月3日,银行体系整体净融出量为3.89万亿元,其中大行供给量为3.50万亿元,非大行供给量为0.39万亿元。
而从需求端来看,截至2023年2月3日,基金、理财、保险机构及其他类机构(包括理财通道)净融入需求分别为1.70万亿元、0.29万亿元、0.43万亿元以及1.04万亿元。这四类机构的整体融资需求为3.46万亿元(节前为3.03万亿元)。伴随资金面缓和,主要机构的融入需求也在边际回升。
跨月后杠杆重回较高水平。本周银行间债券市场杠杆率平均值由于跨月因素剧烈波动,周二(1月31日)为周内最低点107.20%,周一为周内最高点110.10%,周五为109.61%。
银行间供给恢复的同时,交易所杠杆率回落,交易所债券市场杠杆率平均值周内震荡下行,周五为周内最低点121.40%,周二为周内最高点121.58%。
春节之后,各类理财子代表性产品净值再次上扬。1月6-18日,各理财子产品净值快速上涨的势头趋缓,进入平台期,中长债、偏债混合、短债理财,合成净值区间收益率分别为0.09%、0.05%、0.01%。1月18-31日,偏债混合、短债、中长债理财产品净值上涨加快,合成净值区间收益率分别为0.16%、0.11%、0.09%。
全部理财子产品破净率保持下降趋势,由1月20日的13.8%下降1.7%至2月3日的11.9%,其中规模占比较大的股份行和国有行理财子产品破净率分别下降3.3%、2.3%,而城农商行理财子产品破净率则增长2.2%。
1月以来,全部理财子产品业绩不达标占比保持微幅下降趋势,2月3日当周较春节前最后一周(1月20日当周)下降0.7%。截至2月3日,国有行、城农商行、股份行理财子产品业绩不达标规模占比较1月20日分别下降1.3%、0.4%、0.3%,达到41.4%、23.1%和10.0%。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每半年会发布银行理财产品的存续规模,数据公布频率相对较低,目前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22年6月30日。根据最近3个季度,银登中心和普益标准两个统计口径对比,目前普益标准数据覆盖率稳定在88%左右,因而我们以此外推估算全市场的银行理财产品规模。
不过由于理财产品规模的更新并不及时,所以周度更新的理财规模或只能捕捉部分变化。春节之后理财产品四季报大批更新,我们统计了截至2月3日存续理财规模的更新日期分布,约59%的理财产品规模更新日期集中于12月最后一周;其次27%的理财产品规模更新到了1月28-2月3日;此外,更新日期属于11月30日之前的规模占比8%。
根据最新数据统计显示,11月以来债市冲击导致的赎回情况显现,截至12月31日的理财存量规模下修为29.3万亿元,理财子存量规模降至24.8万亿元(分别较1月20日统计的同期存量规模下降8700亿元、9900亿元),较10月末存续规模分别下降2.6万亿元、2.1万亿元;而截至2月3日理财存量规模,较12月31日下降近5500亿元至28.7万亿元,其中理财子规模下降近3600亿元左右至24.4万亿元。
而对于春节之后这一周,有27%的理财产品规模更新到了1月28-2月3日,其中春节前后都存续的理财产品,规模下降1400亿元左右,1月以来新发理财产品陆续披露的规模1700亿元,两部分合计使得这期间理财产品规模净增300亿元。
2023年截至1月31日,新发银行理财产品共2054只,已公布募集规模达2885.8亿元,不过公布率只有58.4%,理财募集规模数据更新较为滞后。
为更好对比不同时期的募集规模情况,我们根据已公布募集规模数据,计算同类型单只产品的平均募集规模,以此用于估算月度整体募集规模。从估算规模来看,2023年1月新发银行理财产品募集规模或在4943.6亿元,同比下降10%。
由于新发产品规模存在缺失,所以我们从产品募集数量方面,梳理了新发产品的类型分布。相比2022年同期及2022年12月新发产品情况,2023年1月封闭式占新发产品的比例持续提高,而定开型和最小持有期产品占比下降。在新成立的封闭式产品中,6个月-1年(含)占比42.3%,占比最大,其次是1年-3年(含)、3个月-6个月(含),占比分别为28.2%和25.0%。相较2022年1月占比增幅最大的是1年-3年(含),增加8.1%,而3-6个月(含)的封闭型产品占比下降最多,为8.6%。
2月第1周,银行理财结束了2022年11月14日以来连续十周净卖出的趋势,本周共计买入93亿元债券资产,其中主要买入信用债208亿元,并买入少量同业存单(21亿元);卖出其他(银行资本债等)券种135亿元。
从结构上来看,银行理财的利率债周度净成交量在春节前一周(1月16-20日)开始由负转正,买入35亿元,而本周净买入量为零;其他(银行资本债等)券种则仍在卖出,本周净卖出规模增至135亿元;与此同时,连续四周买入信用债,近三周买入规模分别为254亿元、122亿元级208亿元,主要买入1年以下的信用债品种。结合近期银行理财主推摊余型及混合估值产品来看,银行理财或在逐步实现新产品的配置。
结合其他资管类产品来看,银行理财整体卖出压力有所下降。包含了理财委外通道的其他资管类产品连续十一周卖出,1月30日当周卖出158亿元,相对1月中上旬两周明显下降(1月3-13日期间两周分别卖出475亿元和1202亿元)。其他资管类产品主要减持其他(银行资本债等)券种,净卖出219亿元,同时少量买入同业存单91亿元。
从银行理财产品类型来看,除了每日开放型产品之外,定开型产品的重新打开之后,再封闭运作,以及最小持有期型产品解除封闭之后,重回每日开放赎回的运作形式,使得这两种类型产品规模变化对债市冲击较大。最小持有期型产品存续规模达3.78万亿元,占比为15%,然而此类产品开放时间取决于投资者申购时间,无法确切统计其分布,因而我们着重统计了定开型产品到期的周度分布。
根据最新存续数据统计,2月银行理财定开产品打开规模约2.10万亿元,主要由于四季报集中更新,存续规模大幅下修,使得到期规模分布随之下滑。
2月开放的定开产品中,期限在3个月以内的规模占比较1月下降近8%,使得月度定开产品打开规模持续下降。其中,运作周期在30天以内的规模达8653亿元,周期性打开后预计会推升3月定开型理财产品开放规模至2.02万亿元,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不过可能仍需关注债市超预期调整之后的理财放大器效应。
从周度到期来看,春节之后定开产品开放规模有所抬升,2月6日当周开放规模将达8478亿元。其中7日定开产品存续规模达3919亿元,将周期性打开,预估2月13-19日的定开产品开放规模将达8666亿元,保持在8500亿元左右的高位。
2月理财赎回压力或主要来自业绩不达标定开产品的打开。截至2023年2月3日,未来三周,业绩不达标的定开型理财产品开放规模为1856亿元、1842亿元和1649亿元。也就是说,2月6-19日这两周业绩不达标理财的到期规模较大。
从机构行为来看,春节假期之后第一周,基金类机构交易情绪较好,对各个品种均有所增持,但净买入量均不算大。买入利率债132亿元,信用债266亿元,同业存单78亿元,其他(银行资本债等)券种126亿元,共计买入602亿元。
大行自营最近两周转向卖出利率债,分别卖出33亿元及88亿元,且本周还卖出大量同业存单(804亿元)及部分信用债(156亿元)。保险机构年初配置较为积极,本周保险机构是重要买盘,主要增持利率债240亿元、同业存单200亿元以及其他(银行资本债等)券种227亿元。
2022年以来,我们发现测算得到的基金久期水平整体偏高且部分时段久期波动较大。与2022年各基金中报所提供的敏感性久期数据(可通过基金中报、年报中的利率敏感性描述计算得到)进行比对,我们所跟踪的基金久期在中报时点出现了向上偏离。
结合基金类机构融入余额来看,2022年以来该数值保持在1.5万亿元以上,并于8月达峰,进入波动区间。近期受到资金面供给波动及流动性宽松预期转弱的影响,基金的融入余额由1月初的2万亿元水平略微降至目前的1.8-1.9万亿元水平(2月3日为1.88万亿元)。较高的杠杆或是造成久期跟踪结果整体偏高的原因。
在后续的跟踪当中,我们对《债基久期变化,揭示利率拐点》提出的久期测算模型进行改进,加入了去杠杆的版本,引入新口径的跟踪。同时由于原口径的久期跟踪数据在低杠杆时期有着较好的表现,自2017年以来均可对敏感性久期保持较好的跟踪效果,因此原口径的久期同样保留。
两种口径下的中长期纯债基金久期中位数继续波动向下,截至2月3日,两个口径下的久期中位数均为1.78年(前一周为1.79年),当前去杠杆口径久期以及原始口径久期分别处在2019年以来10.2%及8.0%的历史偏低分位数,反映当前基金对久期偏谨慎,且中长债基市场的久期标准差由1月末的1.43降至2月3日的1.26,显示机构之间的分歧度在收敛。
此外,我们也采用类似的方法对Wind基金分类中的短债基金(包含短债和中短债基金)进行了久期跟踪,截至2023年2月3日,短债基金久期中位数继续下降至0.72年,春节前为0.73年,20日平滑后久期中枢处在0.73年的水平。
2月第1周,跨月后银行间交易市场债券借贷金额持续回升,日均值由春节前一周的670亿元回升至802亿元,2月2日达到999亿元,周度均值接近1月中旬水平(855亿元),市场空方的博弈情绪仍较强。
1月31日-2月3日,10年国债与10年国开的隐含税率小幅上行,当前为 5.2%,目前处在2016年以来2.30%的分位数,近期隐含税率在朝着历史中枢靠拢。
10年新老券方面,国开与国债收益率普遍下行,下行幅度普遍在2-4bp的区间。国债活跃券220025收益率由春节前一周(1月20日)的2.9225%降至2.8950%,下行幅度为2.7bp,非活跃券普遍下行3-4bp。国开活跃券220220收益率由节前一周的3.0850%降至3.0550%,下行幅度为3bp。除个别老券外,非活跃券下行幅度多在2-4bp的区间。
超长债换手率小幅回升。此外,对于发行期限为30和50年且剩余期限在15年以上的超长国债,我们统计其换手率变化情况。由于单日换手率日度波动较大,基于10日移动平均结果绘制2021年以来超长国债换手率走势图,可以看出移动平均后的超长国债换手率,自11月中旬起持续走低。节后非银回归的首个交易日(1月30日),超长国债换手率短暂升至0.87%,而后又有所回落。全周平均值较春节前一周小幅回升,由0.28%升至0.42%,期间周一最高为0.87%,周五最低为0.40%。
本周存单发行利率继续上行,截至2月3日,1年期股份行存单发行利率升至2.64%,与MLF利差为11bp,该利差处在2016以来56.90%的历史分位数。
从资金面来看当前利率的合理点位。我们以流动性宽松的资金利率水平(DR007在1.9%左右)为基准,通过DR007与7天逆回购利率的历史数据筛选样本,参考这些样本的期限利差,构建了国债、国开债及同业存单的收益率曲线,将中位数视为合理定价水平。考虑到当前经济恢复预期,2021年流动性正常宽松状态或具有一定程度的参考意义。
经历了春节前的回调以及节后的震荡下行后,截至2月3日,国债各期限收益率水平均高于历史的合理定价点位,仅30年期国债与流动性合理定价水平较为接近,中长端的5年、7年及10年期品种高出历史合理定价点位幅度在10bp以上,反映出当前强预期对中长端的约束。
国开债方面,当前各期限多处在历史的合理定价点位附近5bp内,短端1年和3年期国开收益率存在6bp左右的向上偏离,而长端7年和10年则略低于历史的合理定价点位。同业存单方面,9个月及1年期存单定价接近历史的合理定价点位,1个月和3个月期限则相对略高。
对于接下来一段时间10年国债收益率的高点,市场存在分歧,可能介于2.9-3.0%,也可能上冲至3.0-3.1%。从过去四年多10年国债和1年MLF的利差来看,两者利差超过30bp的情况相对较少,即使后续10年国债收益率阶段性升至3.05%以上,可能也难以持续处于MLF利率+30bp以上,因而对于长端利率而言,逢高配置可能是相对占优的选择。BOB体育彩票